三年级下册第9课《古诗三首》清明(杜牧)
点击图标播放或暂停文章朗读
清 明
唐·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【作者介绍】
杜牧(803-852),唐代诗人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精通兵法,有政治才能。诗文都写得很好,诗以七绝最为出色,与李商隐齐名,世称“小李杜”。因万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【译 文】
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,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、凄凉。
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,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。
【注 释】
行人: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。
断魂:比喻感伤愁苦之深,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。
借问:请问。
遥指:远远地指着。
【赏 析】
诗的首句交代了时间和场景,“纷纷”在这里不仅形容了春雨的意境,而且展现出诗人雨中行路时悲凉的心情。第二句直点“行人”当时的心境:清明时节,诗人孤身赶路,触景伤怀,心头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。可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,春衫尽湿,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,因而诗人用了“断魂”二字。天气如此,心情如此,找家酒店避雨休息,借酒浇愁,是很自然的事。可是哪里有酒家呢?诗人是向谁问路的呢?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,妙就妙在第四句: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在语法上讲,“牧童”是这一句的主语,可它又是上句“借问”的宾词——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。牧童答话了吗?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以“行动”为答复,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。
这首小诗,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,写得自如至极,毫无经营造作之痕。音节十分和谐圆满,景象非常清新、生动,而又境界优美、兴味隐跃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o132757zfvi
点击播放(杜牧《清明》)赏析视频
【诗海撷珠】
古诗中描写清明的诗句还有这些:
贫居往往无烟火,不独明朝为子推。
--孟云卿《寒食》
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。
--张继《闾门即事》
梨花自寒食,进节只愁余。
--杨万里《寒食上冢》
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。
--程颢《郊行即事》
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
--黄庭坚《清明》
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
--王禹偁《清明》
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
--高启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清明时节出郊原,寂寂山城柳映门。
--杨徽之《寒食寄郑起侍郎》
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
--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
【三年级】下
小学同步课程指导,长按二维码关注
喜欢请点击右下角“在看”↓↓↓